close

安藤忠雄.jpg 

 

昨晚本來就覺得脖子有點緊緊的

本想說應該是坐在電腦前太久不以為意

沒想到今天一早起床就......落枕了!現在處於一種不能轉動脖子的狀態,像是木乃伊般被綑綁起來,真是......

話說回來跟今天推薦這本《安藤忠雄》有什麼關係嗎?基本上......一點關係也沒有,純粹抱怨罷了!

這本書其實應該是去年就買了,反反覆覆地看、一頁一頁地讀,不知不覺就讀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安藤忠雄這個名字應該在一些報章雜誌都有介紹吧!對我而言,也僅止於此

沒有特別的想法,也沒有特殊的喜好,當一張黑白分明,單純只有光與影的安藤忠雄照片的書本擺在書店時,莫名其妙地就引起我的注意(當然七九折貼紙也是注意的點之一)

翻開書本的序描寫是以自學的方式來學習建築也讓我感到新奇

後來發現這樣的故事始終很中我的胃口,像是安藤忠雄、奈良美智或是奈良美智、安藤忠雄

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唯一可以揮霍的大概就是取之不盡的青春時光(當然不是取之不盡,不過年輕時應該都覺得有很多很多的時間跟精力吧!)

把全身上下所有的積蓄給一把推出去梭哈,買相關的書籍自學,甚至是一貧如洗地跑到國外去經歷、去洗禮、去思考、去重新再來一遍

當時安藤忠雄的外婆告訴他說:「錢不是拿來存的,錢善用在自己身上才有價值。」哇~~~多麼美好的一句話!

也許有很多人不大能夠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出國、而且是獨自一個人

也許就像是《遠方的鼓聲》裡村上春樹說的,待在國內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很多雜務,有很多人際關係需要處理

到了國外,反正也不可能有人打擾你,只要不主動接觸人群,幾乎可以說完全是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中(反正四周那些拉拉雜雜的英文、德文、法文、日文以及韓文也聽不懂),出乎意料的,思路會忽然變得很清晰,在腦中那種呼嚕呼嚕的渾沌感像是啪的一聲消失不見,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雖然比起國內生活來說有很多的不便,反而回到國內後會有種珍惜的感覺。二十幾歲之前應該自己出去闖一闖,至少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回國後,安藤忠雄建立建築事務所以後,並不是平步青雲。也是或多或少接上幾件小case,不過當時他所採取的方式是積極式的,比如說路過什麼地方,有些什麼空地的,他會主動去找地主或是屋主洽案,說是如果建成什麼什麼樣子也許會不錯喔!雖然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這個年輕人有毛病,他還是樂此不疲,因為設計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安藤忠雄說:「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首先只要思考如何實現這個想法。至於現實問題如何,稍後再想就行了。」

建築師聽起來雖然光鮮亮麗,不過所面臨的現實面卻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好的建築之所以能夠完成,有一半得歸功於業主,也就是出錢的老大;就像高第之所以為高第,是因為當初有個奎爾伯爵大力支持;而安藤忠雄生命中也有不少這樣的貴人。像是他的第一棟家庭住宅作品──「住吉長屋」,在我看來,幾乎是像個樂高型的建築,外表正正方方灰撲撲的不說,裡頭若以住宅的舒適性來說,絕對是不合格到了極點,不可思議的是現實生活中是有人願意居住、願意花大錢去建造。安藤忠雄說:「居住有時是很嚴肅的事,既然委託我設計,我希望你也要有堅持住下去的覺悟。」以這句話為opening,雖然有一半的人打退堂鼓,沒走的另外一半,就是認同他的想法的怪人。

最近有兩件事情發生在我的周遭中。第一是隔壁的鄰居考上了研究所,上次回去跟他聊了有關研究所入學的事情時,時光忽然回到了當年那個渾沌的我,並不是為了喜歡而考,而是因為不知道喜歡什麼而考,就這樣被時代的潮流給推著走,一路走進了研究所,接著也進了所謂的大公司。侯文詠的《危險心靈》也似乎在質疑一些現象,就是台灣社會對於求學這件事情似乎只當作進入社會、公司的一種證照,一般出了社會的人再回去唸書的人機率不高,看看我週遭的朋友,月入三、四萬元,扣除掉生活費、房租甚至有些每個月給父母固定的零用金,能存下來的幾乎所剩無幾了吧!如果停止工作去唸書,代表的是沒有開源,只是不斷地花錢,見到存款簿的金額越來越少,哪個人毫無芥蒂地能夠承擔這種精神壓力呢?因此要唸書就要念到頂,念到碩士、博士,出來找工作才比別人有本錢。不過大部分的人,應該跟我差不多吧!真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嗎?當初大學聯考是照著分數分發,上了XX科系後如果不討厭應該就是跟著上XX科系的研究所,就業時也只能從裡頭挑,因此越走越窄、越走越鑽牛角尖,有種我不做這份工作還能做些什麼呢?因此我們被定型了,在還很柔軟還不知道會成為somebody的時候就被迫定型了!

安藤忠雄因為不喜歡唸書、家境不富裕的關係沒有念大學,當他開始知道自己喜歡建築時,便開始自學,不過自學並沒有想像中簡單,不知道從何開始、不知道自己究竟成長了沒?他會偷偷跑到大學課堂去聽課,一面打工,一面自己默默苦讀,是這樣把建築給硬念出來。去年三、四月間去了趟NZ,發現國外的人念master的比例不如台灣,大部分念完大學甚至是高中畢業就先出來闖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語言或是專業能力),有人會再繼續唸書(有很多是跑到不同領域),或是繼續工作也不一定。如果台灣的社會也能容許年輕人有這樣的空間該有多好!試想一個22歲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到國外打工度假跟考上某國立研究所繼續深造,哪個人受到的社會壓力比較大?又試想一個28歲的年輕人工作一段時間覺得能力不足放棄工作想轉念不同領域的研究所(甚至大學)跟另一個28歲從沒工作過一直念到博班四年級,哪個人會被認為比較有前途呢?

第二件事是有朋友轉寄了PTT上的文章給我,上頭寫的是一個私立畢業大學生月入兩萬多的苦命生活,已經忘記我到底是怎麼回信給朋友的,不過這是現今社會的普遍現象,也是所謂的二八比例,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做的工作肯定是吃力薪水少,我是覺得薪水少也許是其次,又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跟別人相比自己又矮人家半截那才是沮喪的主因吧!就拿最近很熱門的單身問題來說,二、三十歲適婚年紀的女生挑選擇偶對象來說,有部車似乎是基本配備,再加上如果有棟房子那肯定是大大加分,可是試想看看,如果跟妳差不多年紀的男性,研究所畢業+當兵一年半,等找到工作時已經是25、6歲,工作個三、四年如果月薪四萬頂多存個百萬了不起了吧!要是租在台北市、負擔家計或是有個愛名牌包包的女友那能有一輛車子已經是謝天謝地,更別提養車有多麼花錢,莫怪乎現在高唱單身貴族的人口不少!沒錢的不敢結婚、有錢的怕負責任、就算結婚不敢生小孩、敢生小孩的生不出來......種種問題造就了現在結婚人口逐年減少、生育率逐年下降,所以......楊署長別再漲我們單身的健保費了T^T

啦裡拉雜寫了這麼長,脖子又更僵硬了些......推薦這本書《建築家 安藤忠雄》給愛作夢也敢作夢的你/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p4zo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