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okyo tower.jpg 

 

好久沒有寫書評,老實說應該是說文學類的書評幾乎沒有吧!

這本【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也是在舊書攤入手的,由於便宜常常容易買一些平時很少看的書籍

其實日本作家給我的感覺是緩慢的、惱人的再添加一點點的不知所云

所以這前半部分我分了好幾天才看完,後半部則是在回家的電車途中試圖一口氣讀完,然後就丟棄在家中吧!

結果......看到最後的結尾時,竟不由得盈滿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我的前面還坐著一堆人呢,如果真的就這樣大哭起來,那該有多尷尬啊~~~不得已只好闔起書來,回想起早上那些一篇篇正經的新聞報導,這才把淚水一顆顆給逼回去。

有時候我常在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像彼得潘一樣該有多好!

每天只有玩耍、歡樂跟一堆總是打鬧的朋友們,甚麼金融風暴、什麼景氣循環、什麼高失業率,這些都不歸小孩子管,小孩子只要快快樂樂、高高興興就可以了!就可以了嗎?環顧走在路上的國高中生,哪個不是正當青春年華,應該是追趕跑跳碰的時候,可每每在街上看到那卡其色,或是制式的黑白雙色制服,那厚厚鏡片下的眼珠子,似乎都沒了神采,像是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似的,失魂落魄地拖著沉重步伐一步步走向教室、補習班或是家裡的路上,話說回來,當年的我們也是這麼走著,走著走進了大學、研究所甚至是公司裡頭,不同的是換了一身的便服,相同的是眼珠子仍舊是灰撲撲的。

「自由」這兩個字有多麼嚮往啊!小的時候幻想著長大,長大的時候追逐著自由,可不知道這「自由」的背後卻是許多沉重的責任與義務,如果小孩子不扛,就由父母扛(當然有時候是父母不扛,孩子扛的不同例子),其實沒有什麼對與錯,孩子跟父母總是站在不同的立足點在看世界,孩子是要跑、要飛、要自由的;而父母則是在後頭追著、趕著、煩惱著的。

我喜歡這個作者的描述手法,那是一種很淡然的語氣(其實有蠻多日本作家都有這種超然度外的感覺),儘管描寫著自己沒用卻愛耍派頭的父親或是默默在背後做事的母親,都是以一種第三者的眼光來看這些事情,我想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像父母孩子般,長期住在一起,卻始終不了解對方的關係吧!我不知道大部分父母了不了解自己的子女,但我可以說大部分的子女絕對不大了解自己的父母親,該怎麼說呢?應該是說父母親一但成為了父母親,似乎就變成了一致化的產物,像是用模具灌模製造出來的人偶,說的話一樣,擔心的事情一樣,幾乎是全世界通用的模具,而大部分的子女(或是大部分的人)都忘了自己的父母親以前也是個漂泊的少年郎或是嬌豔的少女一枚,也有年輕愛作怪的時候,可不知道曾幾何時,變成了模具之後,連自己都忘了自己以前的模樣了。

書中還很真實地描寫了八零年代的日本年輕人,在面對經濟泡沫後的尷尬處境,從一開始泡沫經濟時,工作就業都相當容易,也讓年輕人陷入了「找自己」的風潮當中,有人用了少少的經費環遊世界;有人還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以Freeter(飛特族)的方式得過且過;當然現今還有更糟的是住在父母家中無所是事的NET(尼特族)。一旦經濟泡沫後,「轟」的一聲,別說找自己了,連溫飽都稱不上,有些還得要靠父母親的支助才能活得下去,而作者本身就是一路這麼走過來的,也許心裡覺得丟臉、對不起自己的母親,卻還是沒辦法抵抗自己的本性,一天又一天地過下去,只要是還有辦法活,就這樣活下去吧!

話說回來,並不是支持這種生活態度,但如果是自己的抉擇,也許就該這樣走下去吧!也許繞了一段很長很辛苦的路,總還算是照著自己的自由意志走下去,畢竟大腦是用來思考不是用來思春。若是不甘心自己又窮又餓,那就去賺錢吧!不甘心自己忙得沒有時間陪家人,那就去陪陪家人吧!沒有所謂不可能或是不行做到的事情,只有自己不願意或是懶得去做而已,雖然有些人會覺得在背後推著自己的子女或是摟著他們,一路走向人生最光明的康莊大道上是最快的捷徑,然而這樣的小孩即使後來結婚、生兒育女,卻還只能算是個半成品吧!一點也稱不上是個大人。試想如果在十幾二十歲跌了個跤,頂多罵了句髒話,拍拍膝蓋便起身向前走;如果是三十好幾,甚至是五六十歲呢?

拉拉雜雜寫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讀後感,基本上書裡面主角的故事其實發生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裡,讀來會特別有感觸,尤其有一章寫到的是,作者從小最害怕的是,不是恐怖電影或是鬼怪之類的,而是他知道一定會到來的那一天,即使做了再多的努力也無力改變的事實,卻往往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會悼念,人有時候真的很賤!多了也不行,少了又開始難過,雖然看著書會讓人難過得掉淚,闔上書本,轉過頭去又開始爭辯不休起來,人就是這麼矛盾的個體,也許就是這樣歷史才會不斷重演,這類的書籍才會不斷使我們感動。

總而言之,建議一個人在房間的時候可以閱讀,是本很不錯的真實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p4zo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